- 湿地概况 - 行业新闻
首页滇池国际湿地“中国第一”
官渡提前半年完成乔木种植任务,将用100天时间完成绿化造林任务
昨天,市委工作会参会人员观摩了昆明滇池国际城市湿地公园,观摩人员被官渡区大手笔打造湿地的气魄所震撼。到昨天,湿地刚刚开园40天,可已名声远扬,很多市民都想一睹湿地的风采。两年后,这块湿地的总面积将超过万亩。
100天完成绿化造林任务
说到官渡的生态文明建设,市民张先生一下子脱口而出,个个都是大手笔:滇池国际城市湿地公园、五甲塘湿地公园、宝丰湿地、昆明最大的湖内湿地——海东湾湿地、官渡森林公园、石虎关森林公园、宝海公园、凤凰山公园、牛头山公园、世纪城公园、福保塘湿地公园……
截至6月15日,官渡区、空港经济区完成乔木种植15.2万株,完成市下达任务数的101%,新增绿地完成118.498公顷,完成市下达任务数的 59.2%。6月26日,官渡区、空港经济区2010年城乡园林绿化“百日会战”启动,将用100天时间,完成今年的城乡绿化造林目标任务。在乔木种植方面,已经提前半年完成了市下达的任务。“官渡区、空港经济区正倾力打造森林式、环保型、园林化、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特色城区,‘创绿’成功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。”官渡区、空港经济区主要领导直言。
官渡区、空港经济区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(市)、全省造林先进单位、昆明市城乡园林绿化工作一等奖等荣誉。通过了建设部创园复查和“全国绿化模范县(区)”专家组考核,国家级“2009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”5个项目通过省级考核。今年5月,官渡区、空港经济区荣获“全国绿化模范县(区)”称号。
滇池湖畔也有个“西溪湿地”
很多市民已经发现,我们不需要再羡慕杭州的西溪湿地。在滇池东畔100米开外的地方,同样有一片精心雕琢、美不胜收的湿地。这个名为昆明滇池国际城市湿地的公园,建成后规模将达1万余亩,其营造出的景致将不亚于被称为中国第一湿地的杭州西溪湿地。
在昆明滇池国际城市湿地里,满眼望去都是郁郁葱葱的植物。特别是湿地里人行道两旁遍地的鲜花,让人流连忘返。 “湿地的建绿工程从今年3月2日动工,5月14日全部完成。”昆明西亮塘湿地公园管理公司工程经理沈荣介绍说。昆明滇池国际城市湿地公园位于滇池北岸湖滨生态带,紧邻宝象河。项目采取“政府主导、市场运作”的方式建设,计划用3年时间分3期建设,预计总投资7.3亿元。一期启动区占地面积410亩,投资 2.2亿元,其中水面面积134亩,种植乔木1.79余万株。除昆明滇池国际城市湿地外,官渡区还先后建成五甲塘湿地、宝丰湿地、福保塘湿地和盘龙江入湖口湿地,借此来推进“四退三还一护”工作。
官渡区滇池流域“四退三还一护”生态建设工程目前进展顺利,已开展湖滨生态建设8190亩。其中湖内湿地2750亩,湖滨湿地2140亩,河口湿地 1300亩,湖滨林带2000亩。另外,官渡区在界桩外延100米范围区域外还完成了环湖东路沿线宝丰、海东段湖滨林带建设462亩,五甲塘湿地、昆明滇池国际城市湿地(原西亮塘湿地)3752亩的退田还林、退塘还湿工作任务。
昆明最大湖内湿地现身官渡
最近,在官渡区滇池湖畔海东湾片区,一块占地200余亩的滩涂已被各种各样的水生植物覆盖,这就是昆明最大的湖内湿地——海东湾湿地。
滇池外海海东湾湖内湿地位于官渡区南端,环湖东路以南,沿宝丰生态湿地东侧至广普大沟入湖口近岸区域。里面有36种植物,不同植物在不同季节的污水净化功能不同。海东湾湖内湿地分两期建设,一期工程于今年1月建成,二期7月初完工。引种了芦苇、菖蒲和美人蕉等湿地植物6类36种共17.66万株。
海东湾曾经芦苇繁茂、绵延3000米,是历史上滇池外海的核心湖滨带,然而,随着滇池及其湖滨带的历史变迁,近岸水域内湿地植被荡然无存。“通过海东湾湖内湿地建设,建成陆生到水生逐步过渡的海东湾完整湖滨生态系统,成为保护滇池的有力屏障,实现真正意义上的‘还湖’,最大限度地恢复历史上作为滇池核心湖滨带的原貌。”官渡区滇管局负责人介绍。
海东湾湖内湿地建设项目遵循“人工干预最小化、自然生态最大化”的原则,在新宝象河顺流左岸至广普大沟向湖内沿600米范围内,建成湖内湿地核心区及恢复保护区1700亩,其中,核心区200余亩。一二期建成防浪桩约2244米,共栽种芦苇、菖蒲和香蒲115305平方米,约355682株(丛)。(都市时报 首席记者傅碧东)
(来源:昆明信息港)